<
t3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谋将周瑜 > 第61章
    周瑜在和曹仁开战之前,为将士们制定出两个作战原则:一,以消灭曹军的有生力量为主,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攻坚城,而是设法调动曹仁,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敌。二,江东兵少,骑兵更不多,要设法分散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在战略上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以多胜少,在战略上被敌人包围,在战术上包围敌人。

    周瑜派甘宁占领了江陵的近邻夷陵,引诱曹兵来攻,并在夷陵城下大破曹仁,获战马数百匹,降兵数千人。在以后的数次战斗中,曹军死伤极多,曹仁不得不弃城撤走,而周瑜也在江陵之战中,被流箭射中。

    周瑜为了不影响士气,当场拔掉毒箭,仍然向前冲锋。那一仗,把曹军杀得尸横遍野,元气大伤,心有余悸,彻底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

    攻占了江陵和襄阳,荆州的大门这才关上了。

    然而,攻城难,守城更难。

    周瑜住进荆州城的第一个晚上,就怎么也睡不着。

    就在他在江陵与曹仁恶战之际,刘备向朝廷上表推荐刘琦担任荆州刺史,并趁机攻占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个郡。

    除了桂阳太守赵范,其他三郡都曾向周瑜和孙权求救过,说刘备犹如一头饥饿而又瘦弱的猛虎,有气无力,若让他吞并荆南四郡,这头猛虎强壮起来,决不会就此罢休,一定会成为江东的大患。

    其中的利害关系,周瑜岂能不知,但他再三思虑,还是没有阻拦刘备。原因很多:

    一,打败曹操,刘备也出了力,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于情于理都不合,会使江东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誉。二,强曹犹在,江东需要刘备这个盟友。

    三,刘备若是被逼得走投无路,很可能会与江东反目成仇,给曹操以可乘之机。四,荆南四郡的豪强和百姓,都心向刘备。刘备能轻取,也容易治理;而江东是取之不易,治理更难。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刘备在荆州没有立足之地,就可能向周瑜借道入蜀,那就麻烦了。刘备文有诸葛亮,武有关羽、张飞、赵云,一旦入蜀,刘璋和张鲁迟早会被逐出巴蜀。刘备若是在巴蜀之地生根,别说江东,就连曹操都无可奈何了。

    刘备得了荆南四郡,必会苦心治理,以求生根,一年之内,绝对顾不得入蜀。到那时,江东早就平定了荆州西北的南郡,掌握了入蜀的通道,挥兵入蜀,易如反掌。

    周瑜的这种盘算,只告诉了孙权一人,连对鲁肃都没说。

    这日傍晚,当司马功刚刚离去,门仆便进来禀告,说是有位从长沙来的青年儒生求见。周瑜,随即想到对方是谁,高兴得披衣而出,迎面便嚷道。

    “孔明,怎么这么久才来看我?”

    来者正是负责治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诸葛亮,他笑着对周瑜一揖。

    “我可是刚刚才到江陵,还没到住宿的客店,就先来拜见了。”

    周瑜热情地引他入座,一边吩咐小乔亲自下厨,准备酒菜,一边爽朗道。

    “来我这里还找什么客店,要不在我这里留宿,可是瞧不起我周公谨。”说着,转移话题诚挚地握他的手,长叹一声:“我们一年多没见面了吧!你可知道,一年多来,每当我作战陷入困境时,就想:如果孔明能在身边,共商破敌之计,那该多好;每当我闲暇时,我也想,如果诸葛亮能在这里,我们青梅煮酒,纵论天下,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每当我读书掩卷之时,也会想见你,不知你读了什么书,会领悟到什么,一定会有和我不同的见解。人生一世,朋友多多,知己难求,伯符一死,知我者只有此人了。”

    诸葛亮淡淡一笑,并未回应,只是关心地问:“岂敢班门弄斧。”呈上一个精致的小瓶,“这是天下最好的金创药,解毒消炎有奇效,乃是关羽的珍贵之物,是我求我家主公,才从他手中讨来的。”

    周瑜打开瓶盖一闻,果然不错,心头一热,看来,诸葛亮确是希望我能早日康复。唉,只可惜他忠心辅佐刘备,也许有一天,会成为江东的大患。

    想到这里,周瑜宛如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孔明贤弟,刘皇叔已经来……”

    诸葛亮挥手打断了他的话:“公谨,今日来此,只谈你我私情,不谈其它事,如何!”

    此言正合周瑜心意,他高兴地说:“好,只论私情,不谈其它事。孔明贤弟,这段日子军务不多,你就多陪我几天吧。”

    “若是清闲之时,我真想天天和公谨在一起。等到天下太平了,我们就功成隐退,比邻而居,夜里读书,白日畅谈,何等逍遥自在。”

    “天下太平,功成隐退,比邻而居,太好了。”

    周瑜被诸葛亮描绘的远景深深打动了,“如果我们生于太平盛世,同殿为臣,共辅明主,造福苍生,那该多好啊。”

    宾主落坐后,周瑜说:“孔明贤弟,我有许多问题想向你请教呢。”

    “公谨言重了,我倒是真的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呢。”

    周瑜当即命令摆酒。

    诸葛亮说:“公谨大哥,你箭伤未愈,还是以茶代酒吧。”

    “与孔明畅谈,岂能无酒助兴。天下之大,能与我高谈阔论者,唯有孔明,能令我长饮不醉者,也唯有孔明。”

    “我又何曾不是呢?”

    周瑜却说:“还有一个人,能和我们这么畅饮畅谈。”

    “你说的一定是曹操。”

    周瑜点了点头:“我们的心真是相通的。”

    “曹操生性聪慧,好学不倦,在武学和诗学等诸方面,均有成就。若是我们三人能坐在一起,那该多好,至少能畅谈三天三夜。”

    “酒也要多喝两坛。”

    这一晚,二人谈兵法、诗文、史学和治国之道,神思飞扬,灵感如潮,直到东方大亮,他们还无倦意,都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最后,诸葛亮表情严肃下来。

    “公谨,有件公事,不得不说,不会败你的兴吧。”

    周瑜怔了怔:“请讲。”

    “刘皇叔想向你请教对于荆州的看法。现在荆州刺史刘琦不幸于日前病逝,如今北有强曹虎视眈眈,荆州内部又尚未整合统一,急需早日选立继任者,以便统领荆州,由于我家主公与大公子刘琦相善,也帮他收服过荆南四郡,因此对这件事特别关心,希望不负当初刘表所托。”

    周瑜心想:说的倒好听,反问:“那么,依你和刘皇叔所见,找谁来继承这个荆州刺史一职好呢?”

    诸葛亮沉吟道:“自刘表亡后,曹操趁荆州内虚,举兵南下;二公子刘琮懦弱怕事,不战而降,荆州遂为曹操所有。曹操占领荆州的目的,是希望南取江东,西得巴蜀,因此才有你我主公的结盟,以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赤壁战后,落败的曹操引军北还,只留几位将军守着江陵和襄阳,等于放弃了荆州。由此可见,荆州与孙将军关系密切,所以主导赤壁之战并大获全胜的公瑾或孙将军,应该是荆州刺史的最佳人选。”

    “不久之前,我才被任命为南郡太守,我家主公也以车骑将军领有徐州,成为徐州刺史,若继任为荆州刺史,于情于理都不合,恐怕不服者众,难以治理此地。”

    “倘若你和孙将军无法继任荆州刺史,而刘琦也无亲属有这个资格,那该如何是好呢?”诸葛亮露出伤脑筋的神色。

    周瑜心里暗暗冷笑,嘴上却淡淡地道。

    “孔明,你们似乎忘了一个人。”

    “是谁?”诸葛亮似乎明知故问。

    “是刘皇叔本人啊!他自投刘表麾下后,对荆州风土人情与政治局势了然于胸。据说刘表临终前,曾托孤于他,并且还秘密嘱咐,倘若刘琮无能,可以取而代之,不要让荆州百姓吃苦。(奇*书*网^_^整*理*提*供)我在领兵攻打江陵时,曾从一些荆州百姓口中听闻不少关于刘皇叔在荆州的事迹,包括荆南四郡太守发现他来,全都不战自降,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争相送水送食,极得民心。就连荆州首富,那位与官府关系密切、合作采矿冶炼,拥有良田千顷的谢觉,都主动上门示好,奉送长矛弓弩千余件。这样的人,不正是继任荆州刺史的最佳人选。”周瑜心想:刘备占据荆州是实,刺史之名是虚,我何苦为了一个虚名,而率先破坏孙刘联盟。

    诸葛亮闻听此言,先是一喜:没想到公瑾如此顺应时势,后是一忧:公瑾的情报网果然厉害,对于主公在荆州活动的情况了如指掌,连一点小事都无法逃过他的耳目。

    周瑜见诸葛亮沉吟不语,又继续道:

    “如今刘皇叔替刘琦收服了荆南四郡,也极得百姓爱戴,但始终有名无份,真要有什么作为,恐怕也很困难,不如趁此机会,继任荆州刺史,一来正名份,二来也众望所归,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诸葛亮松了口气,心想这么一来,孙权这边应该没问题了。于是岔开话题,继续与周瑜谈论昨夜未完的诗文。

    这一晚,周瑜送走了诸葛亮,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刘备是当今枭雄,得到诸葛亮辅佐,必成霸业。强曹当前,江东与他们方能精诚团结,时过境迁,强曹不在,双方许多尖锐的矛盾就突现出来了。一山不纳二虎,江东和刘备迟早要有一场战争。到那时,诸葛亮必是江东的大患。

    诸葛亮和我太像了,重情义而轻权力,他宁死也不会背叛刘备的。二十多年了,刘备屡奋屡挫,屡挫屡奋,让他放弃霸业之心,归顺江东,也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