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中国式继承 > 第10章
    像这位中层干部一样,很多均瑶集团的前员工都自愿赶来参加王均瑶的追悼会。

    二、均瑶集团:继承无悬念(4)

    “现在,人死了,有些话也不好说。”王均瑶的另一位表哥说,“我们这些表兄弟表姐妹,没有一个进入均瑶集团工作。我有工作,无所谓,但是像我二哥,做得一手好菜,没有工作,进去应该没有问题吧,他有那么多的宾馆、饭店。但是没有。他那些堂兄弟好多都是渔民,字都不认识,却能在集团里挣工资。”他的二哥有些眼睛充血,他说,王均瑶自小家里困难,寄养在他家,他的父亲即王均瑶的大姨父待王甚至比对他还好。“我们从来没向他张过口。他做生意就是先跟着我父亲学的。”

    王均瑶的这位表哥说,2003年9月,王均瑶做完手术,回乡去“做好事”(大概是出于“冲喜”的需要),遭到了亲戚们的拒绝,因为他之前没有“带”(提携)他们。最后还是王的大姨父替他解了围。

    “但是他对朋友绝对够义气,这一点没说的。”王均瑶的表哥说。

    临近下午1点,进入告别厅的人越来越多,均瑶集团的工作人员开始控制人数。王均瑶的遗体停放在大厅正中,周围仍是鲜花扎就的花圈,除白玫瑰外,还有百合和康乃馨。王的头发被剃光,身上盖着印有“均瑶集团”字样及其徽标的白布。尽管脸色灰暗,这个人还是有些像躺错了地方。

    遗像旁悬挂的挽联是:忆当年胆大包天名震四海成改革英雄,看今朝英年早逝声憾神州得百年美誉。词句虽不工整出奇,却也属实。中间那张英姿勃发的巨大遗像让人看了心惊。

    在领导致辞的过程中,许多年轻女性不住擦拭眼泪。据悉,她们或者来自均瑶集团,或者来自上海青年企业家协会。

    王均瑶生前是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参加追悼会的企业家很多都是浙江籍。追悼会的前一天,由浙江商会发起的千人公祭王均瑶活动在上海光大酒店举行。

    王均瑶的二弟、均瑶集团新任董事长王均金致了答辞后,遗体告别仪式开始。随着哀乐声起,哭声开始放大、汇聚。这时候,记者偶尔望向厅外,越过暂时被拦阻在门口的人群,发现雨势已然转急,让人不由不产生联想。当然,这种说法已不新鲜,但在某些时刻,很多人更愿意迷信一些。

    王均瑶躺在那里,没有看到这场上海久违的大雨。他的安静让人想到他在生前对自己的后事所做的安排,还在两年前,王均瑶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领袖年会上,就表示自己已经在交接班上做了安排,他的两个弟弟王均金和王均豪将继承其衣钵。这使均瑶集团在他去后没有产生大的震荡,运行状况如前。“我成天飞来飞去,已经习惯了。”2003年7月,王均瑶曾面带疲惫对记者说。

    王均金和王均豪(王均瑶三弟)站立于母亲两边,接受人们的慰唁。王均瑶的妻子手捂胸口坐在婆婆身边,已成泪人。

    “盛殓开始!”随着司仪的大声宣布,告别厅里哭声陡然再次增高,更多的人扑向王均瑶的遗体。而此时,厅外的人还在不断地向厅里涌入,守门的人已无法拦止他们。

    棺盖终于盖上。棺木很小,但众人的攀扯使它久久不能被抬起。情急的司仪不知大吼了一声什么,棺木周围的人群忽然朝后退开一步,齐齐跪在地上。起棺了。

    王均瑶的母亲坐在椅子上,眼泪已经哭干,不住地用难懂的温州方言叨念着。持久的巨大悲痛让她的身体四肢沉浸在一种晃动的状态中而不自觉。68岁,痛失长子,天可怜见。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迅速摘下遗像、挽联,他们将要迎来下一位客人。死亡从来没有停止过。

    地下鲜花狼藉。

    雨还在下。

    王均瑶生平

    1966年9月15日出生于温州市苍南县大渔镇。

    1991年7月28日承包开通长沙—温州航线,成为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航运第一人。

    1992年8月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

    1994年6月温州均瑶乳品公司成立,王均瑶进入乳业。

    1995年5月成立温州均瑶集团。

    1999年12月均瑶集团在上海浦东征地。

    2000年6月均瑶集团航空服务公司在上海成立。

    2001年10月均瑶集团列全国工商联排名全国500强民营企业第34位。

    2002年8月民航总局批准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入股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

    2002年10月10日均瑶集团以3.5亿元收购上海金汇大厦,并将其注册为均瑶国际广场。

    2002年10月均瑶集团列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第10位。

    2003年3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

    2003年6月宜昌均瑶国际广场奠基动工。

    2003年8月均瑶集团捐款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

    二、均瑶集团:继承无悬念(5)

    2003年9月王均瑶董事长当选为上海市浙江商会第六届会长。

    2004年1月上海均瑶国际广场建成,成为上海第一幢以民营企业冠名的大厦。

    2004年4月王均瑶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2004年5月王均瑶荣获上海市第11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4年7月收购无锡大厦集团90%的股份,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大厦股份(600327)。

    2004年11月7日因肠癌于上海逝世。

    三、黄河实业:平稳的权杖交接(1)

    父亲的突然自杀并没有让这个家族企业险入恐慌,在父亲生前的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培养下,继承父业的儿子做得比财富的创始人还出色。

    乔金岭的“自杀拼图”

    2003年10月20日,河南省长葛市,天空晴朗无云。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平方公里的厂区内安静平和,厂房内机器轰轰作响,员工按部就班地完成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集团上下感觉不到丝毫异样与反常。然而,就在1个多月以前,生活工作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被一个消息惊住—2003年9月7日,黄河实业集团董事长乔金岭在厂区西头的自家别墅中自杀身亡。

    尽管黄河实业集团下属企业黄河旋风的副总经理胡新英就在集团内,但还是没有与记者见面,而是匆匆奔向新乡市,在那里黄河实业集团刚刚开始投资建设一项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1.8亿;现任黄河实业集团董事长的乔金岭之子乔秋生原计划于当日下午回长葛,但始终没有露面。“董事长的案子最高人民法院已经重新立案。”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路国江对笔者说。

    河南黄河实业集团有世界第三大金刚石生产商之称,主营业务为人造金刚石及金刚石制品,总资产10.19亿,净资产5.27亿。如果不是2002年乔金岭以1.2亿美元的资产排名位列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第58位,也许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家偏安于河南一隅的企业以及这位57岁的河南首富猝然离世之谜。

    在黄河实业集团内部,没有人愿意过多地提及乔金岭的死和案件的进展情况,在走访长葛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人民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过程中,得到的大多是“案件原因很复杂、现在很难说清”之类的回答,市委宣传科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即使到省里也不会找到一个明确的结论,甚至以后也不会有。

    灾难的征兆往往与灾难发生原因直接相关,但乔金岭自杀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团。不过,在长葛市游走的三天之中,我们感到各种细节、线索、传说中的片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已经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拼图一:债务纠纷

    坊间流传最广并得到黄河实业集团认可的一种说法是,乔金岭的死与一场债务纠纷的官司有关。

    1986年,一个曾与乔金岭共同创业的合伙人在脱离黄河实业集团后,以乔等四人名义在郑州注册了公司,并向辽宁有关方面借款1亿元到海南搞房地产,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后1亿元全部赔了进去。辽宁方面债权人起诉该公司,辽宁高院判决该公司还债,该公司转卖至上海后又遭起诉,并再次败诉。由于四位股东中三人早已倾家荡产,只有乔的黄河实业集团拥有数亿资产,辽宁与上海高院均判乔偿还这1亿债务,而直到事发,乔对此并不知情。“债务纠纷属民事案件,但债权人可以提起刑事诉讼,如果债务人不偿还债务,可能被判合同诈骗罪,负刑事责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法学博士彭灵勇说。据说乔金岭常说的一句话是:“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

    吴晓华与乔金岭相识十几年的一位朋友。他至今对乔金岭的选择充满不解与疑问:“乔金岭性格刚毅,很豁达,很有远见。如果单纯是官司,应该能够承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大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有今天的成就的,尤其乔金岭这样的农民企业家更是见过大风浪的。”吴晓华的疑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债务纠风背后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黄河实业集团资金链吃紧,偿还债务可能引起资金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