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献帝新传 > 第139章
    刘协做了一个规定,宫女定为三级,一类是内宫待选美人,其次是内宫宫女,第三类是外宫宫女,只有内宫待选美人皇帝才可以临幸,除此之外一律不得临幸。

    他不希望自己的后宫淫乱的像自己的父皇那样,更多时候,他感觉自己需要一种家的感觉,很多次都默默怀念自己在后世的父母,甚至会偷偷一个人思念他们,想起小时候那些旧事。

    爸爸妈妈你们过的怎么样?刘协对着天空静静凝望,默默地问自己,当你们失去我的霎那间,你们究竟有多痛苦,失去你们的那一刻,我没有感觉到痛苦,可当我做了父母,我便无时无刻的思念你们。

    蔡邕的身体也不似乎撑不住了,刘协决定明天就带着皇后回去探望蔡邕,顺道还会去看望皇甫嵩,两位老人都如同最后的枯灯,虽然有张机每月例诊察看,常饮补齐之药,但真的能维持几年,张机也不敢保证。

    他脑海中涌现卢植逝世前,握着自己的手,小声呢喃道:如果可以,臣多么希望可以看到大汉统一的日子。

    皇甫嵩和丁原最后的愿望大约也就是统一北方,让他们上天之后,能给先帝一个交代。

    但愿你们能看到那天,刘协默默对着自己说,毫无疑问,他已经决心尽快完成大汉的统一,至少是南北的统一。

    天凉好个秋,在这个八月十五月圆日里,刘协带着蔡琰和刘巍来到处在城南的荆山区,拜见蔡邕,蔡邕正在装裱自己的字帖,听说皇帝皇后前来,慌忙让人搀扶自己出去相迎。

    刘协和蔡琰已经走进院中,蔡邕慌忙要拜,刘协笑道:“国丈就不用多礼!”

    亲自和蔡琰一道扶着蔡邕回府中,将他扶到桌案前,让他坐下,三人、陪同而来的陈群一直闲聊,相对皇甫嵩等人,蔡邕对统一南北倒没有更多期盼,只是希望留刘巍在府中多住几日,刘协自然没有什么可以推辞,顺道让蔡琰也在府中陪蔡邕小住几日。

    此时的中秋节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朝廷还没有承认,刘协让陈群明年初的时候定下中秋节,下诏承认中秋节,举国同庆。

    晚上自然没有什么月饼可吃,只是对月饮酒趣谈,次日才离开蔡府前往皇甫嵩家。

    皇甫嵩毕竟多年征战,身体情况比蔡邕要好很多,在皇甫骊回来探亲之后,他心中早已没有什么牵挂,闲暇之时也去统帅府和襄阳军院和旧日的老部下们饮酒聊天,今日见皇上前来,也让人备酒,要和刘协痛饮一番,如今的南汉敢让刘协醉回去的也就他敢,陈群也沾着光,和皇甫嵩两人一起拼命敬刘协,刘协见皇甫嵩身体康泰,心中也是宽慰,也不停杯,大醉而归。

    快要年冬之时,刘协给荀攸等人下了诏令,要求在八年六月之前必须统一西域,给曹操和赵云下诏令,要求八年九月之前必须消灭高句丽,并让陈群准备好讨伐高句丽的缴文。

    凉爽的秋,深邃的冬,所有的时间在襄阳城都显得流淌如江,一瞬间已经到了开春,这几个月都没有什么大事情,刘协一直比较空闲,膝下也有了四个皇子和四个小公主,小乔在奉上一个女儿之后,冬初再次验证有孕。

    刘巍已经有了五岁,次子刘逸也已经四岁,刘平和三子刘梓也两岁多了,小乔所产的女儿刘箐也四岁了,黄月英的女儿刚刚三岁整,除了他们之外一个杨美人也有一个刚一岁的女儿。

    蔡琰每日给他们上课,琴棋书画无所不教,黄月英负责教他们杂家百科,天文地理泛泛而谈,其实两人教的也就是天上有月,周游二十四宿之类的简单知识,只是这些东西哪个小孩子愿意听,再说除了刘巍几个人外,其他的几个也听不懂,每天都缠着小乔给他们讲故事,要不就跑去找王越父子,要他们交武艺。

    刘协对他们管的又松,蔡琰每次严管都被他拦了下来,日子一久,整个皇宫都被他们闹得不能安宁。

    曹操和荀攸就比不得他了,这几个月每天都是忙碌非凡,恨不得一天扳成两天来用,粮草和军备要整理,军队出兵的路线和具体的武将指派都要商讨。

    到了华夏八年三月,荀攸提前出兵,亲自领兵十万游骑兵和三万步军,张颌和石韬领两万征西军和三万驻防军留守西宁郡。其余六郡各派两万随征驻防军,向北而去,西域之地不再是一片黄沙,而是群山和草原。

    冬天已经过去,天虽然还是非常冷,但溶雪汇聚的小溪已经顺着山势向下流淌,逐渐集中,从一缕缕涓涓细流形成数十条奔腾的河水。

    越过其中的乌伦古河,他们正式进入北疆,这里已经是乌孙国境,四处都是平缓的草原和辽阔的湖泊,这些湖泊都是天山溶雪之水汇聚而成,到了秋末就会慢慢消失,但就在这半年里,天山下草原因此而变得葱绿,无限的生机在湖水展现,浅浅的湖泊都只有半步深。

    大军就和那些天山鹿、天山羚羊一样,成群的淌过浅水区域,这些河水是如此清澈,简直就像一面水镜,映照着蔚蓝的天空,停军的时候,荀攸就和阎行在湖边漫步。

    和他们的悠闲相比,乌孙国却是一片混乱,乌孙王昆瓒临时统调六万骑兵来到乌伦古河,和荀攸形成对峙,见大汉军队庞大,心中生畏,又退回伊犁河。

    乌孙王派使节前来表露归降之心,但只谈愿归顺为属国,仍然自领乌孙王,荀攸和使节笑道:“若是只让乌孙王归为属国,大汉皇帝何必派我统领二十万精锐铁骑前来,只须派一个使臣即可,以你乌孙弹丸小地,一无高山,二无强流,如何阻挡我二十万大军,是战是归降为郡,你回去之后让你们大王考虑清楚,若是战下去,一旦我荀攸获胜,我自然不会留他乌孙王活在世上,便是留他一命,也会让朝廷定其战争之罪,终生监禁死牢!”

    使臣慷慨陈词道:“我乌孙虽小,亦为西域诸国之首,论史,大汉也曾和我乌孙借兵同击匈奴,彼此两国向来友好,如今大汉内患未定,不远千里来犯,此犯兵家大忌,我乌孙国以逸待疲劳之敌,复有十万好征善战男儿,如何能不胜,若我王胜,必将先生远发配北方苦寒之地,终生不得回归大汉。”

    阎行在一侧,忽然举杯,让人转递给使臣,笑道:“果然不愧草原好男儿,在下阎行愿领五万骑兵和乌孙王一战,若败,我代主帅发配远地!”

    马腾亦大笑,举杯道:“小国有如此男儿,我大汉男儿当敬之!”

    荀攸淡淡一笑,同样举杯道:“英雄胆略过人,敢在如此强权之下说出这样的话,令攸佩服,当敬酒之!”

    三人与那使臣同饮酒必,荀攸将酒杯一扔,喝道:“辱大汉之帅,其罪当斩,念你为乌孙来使,杖责三十,待我军大胜之后,必斩之!”

    阎行与那使臣嘿嘿一笑,挥手道:“恕不远送!”

    在杖责使臣,让他离去之后,荀攸轻轻摇头道:“强国弱臣,尚可自保平淡;弱国强臣,必败至无自居之地!”

    阎行大笑道:“那似我们这样的强国强臣,又该如何定论!”

    荀攸冷看他一眼道:“终生不可有一败,若有一败,则再无机遇,越是强国,越不能败!”

    阎行微微一滞,复笑道:“富贵乃天定,生死由自己,绝不敢有失!”

    荀攸面色稍微缓和,道:“你若在此时一败,圣上的大业就要受到影响,如今不是我们这里有战,就是兴州也在准备消灭高句丽,济南大军已经开始云集,粮草和军备都已经向济南、洛阳两地集中,在西域统一和高句丽覆灭之后,圣上将准备亲征北方,诸位这里一定要稳妥,一旦有失,整个天下的局势都会被牵动!”

    阎行“啊”了一声,道:“稳妥起见,西域那些驻防军就留下防御大营,金城公(领军正中直入,我自阿拉山口旋绕出袭其后,方能保证必胜!”

    荀攸松了一口气,指着阎行道:“你啊,方才也太托大了,如今之策才是完全之策!”

    马腾笑道:“若是如此,只要阎将军要食言了!”

    阎行左右看了看,装作懵懂状,问道:“我刚才说了什么话,我自己怎么记不得了!”

    三人大笑,举杯同饮,共同离开帅帐,站在茫茫缥缈的草原上,凝望远方。

    有兵卒急忙来报:“乌孙骑兵大举来犯,不过人数之多,远过十万!”

    荀攸眉头一皱,登上箭楼,透过三尺长鹰眼观看,这个鹰眼可以查看到六十里之外军队动态,透过鹰眼,荀攸看到远处确实有大规模的骑军移动而来,与斥候道:“继续查探!”

    复回身与阎行等人道:“我们太小看乌孙和对手了,他们派使是假,突袭才是真,这次来袭的骑兵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假设!”

    阎行也上来观看,透过鹰眼,瞄了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小声地和荀攸道:“大概有二十万骑兵,这个可不是乌孙国能够拿出来的实力,有可能是残留在金山附近的匈奴人,除此之外,在乌孙以西确实也有不少的游牧部落,但凑足二十万还是不大可能,这里面肯定有文章,如今漠北鲜卑只有燕然山和安习水一带的鲜卑人还能有这个实力,但他们应该不可能这么快赶过来,何况在中间隔着金山,金山延绵千里,可能比天山山脉还要绵长,更冷寒,绝不是轻易就可以通过的地方,何况还有十万大军,一路补给都是问题,所以可以肯定不是鲜卑和匈奴。”

    马腾问道:“有可能是康居、奄蔡两个小国也出兵了,毕竟乌孙举国男儿皆是兵,十万也是可以筹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