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献帝新传 > 第248章
    两套机械核心动力传输装置是延伸自襄阳理工学府当年的钟表动力传输装置,因为木质不适合做齿轮,很多部件都直接用粗铁铸造,整套长江纺纱机和襄阳织布机加起来重大三千斤,是大汉用于工业生产中仅次于冶炼业荆州三钢炉的设备。

    刘协一看到扬州治略台送到天京城的样机,心中就明白大汉帝国的小农经济恐怕真正走到头了,在经过历年地打压后,长江纺纱机和襄阳织布机终于为小农经济刺出最痛的一刀。

    长江纺纱机、襄阳织布机和英国的珍妮纺纱机不同,他们直接走了大汉帝国已经成型的翻车动力系统和钟表齿轮传输体系,是大汉帝国农业灌溉科技研究和钟表研究这两大系统科技发展同时结合诞生的结晶体成果,结合了大汉帝国冶炼、钟表、机械、纺织、灌溉各个方面先进工艺,甚至可以说是大汉帝国三十年重视技术发展的结晶。

    伴随着这两大机械,胡综、蒋琛两人还为轧棉工艺提供了新的机器——江南轧棉机,同样采用一套动力装置,他们两个人在这套动力装置上,几乎将整个纺织业都翻了一个新,而代价就是从三套装置诞生后,大汉帝国的各家纺织商社的生产效率可以提高数百倍,而且新工厂的投资巨大,小商人和农户已经无法投资,他们将被迫离开纺织业,甚至是小农场主也无法支付这种投资。

    装备了这一套三件新设备的新工厂,需要大量女纺织工,而不是以往的男工,这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体力,需要的是细心操作,因为机纺纱非常容易断,只有熟练的女纺织工才能确保不断纱。

    新工厂必须坐落于河道旁边,并且建造非常大的水车,一个水车可以带动五套设备,大部分商社可能需要一次性建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水车,而对应的水道要更改设计,要修筑水库保证水流的稳定,这些投资将继续扩大,甚至连中型农场主也无法应付如此程度的投资,只有国内这上百家大商社才能够出的起钱,而贸易运输也同样以水路为主。

    马良粗略的估计,如果投资了三十个水车,雇佣三百个女工的情况下,每匹布的价格可以从五百钱即五银元降到两银元,刘协意识到这种程度的降价将彻底打垮农户的自纺布。

    刘协抚摸着三件一体的样机,忍不住和马良叹道:“大汉帝国的一场革命到来了,你甚至无法想象这种革命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马良笑道:“只要圣上能够想象的到就可以了!”

    刘协道:“现在朕担心的已经不是纺织业效率的提升了,如果朕估计的不错,要不了三年,这种设备为主体的新工厂就会遍布全国,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量女性进入商社,在纺织厂周围,云集着冶炼、造船、运输等各个行业,新的镇就要诞生了,不是大汉帝国原有传统的集市镇,而是生活镇和生产镇,在这些镇的背后,是大量新布和其他各种商品的急剧增加,朕不得不担心销量和市场啊,必须更加大力度扶持帝国二十八个州和五个省的内部市场啊,我们不可能指望经济总量和平均收入不到大汉帝国一半的罗马帝国帮助我们承担主要的消费,大汉帝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他的商品只能主要依靠内部消化,海外贸易只是一个弥补,也就是说,摆在朕面前的是一条独木桥,朕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内部消费能力!”

    马良道:“圣上如此说,那圣上心中应该有完善的计划了吧?”

    刘协笑道:“朕也是个人,哪里有那么神奇,不过虽然没有什么完善的计划,但大概的思路已经有了,只是实施起来可能有点困难,不过这条路是必须走下去,在《大汉帝国大法典》编制的这三年中,朕要做的就是在商社大规模出产品之前,把内部市场的消费能力提升上来,所以朕才这么急着将六个商业银行扩展起来,要靠他们啊,你看啊,今年大汉帝国总税收实行新税后可以达到八亿银元,明年完全实施后可以超过十亿银元,但是真用于国内建设的也就是五亿银元左右,这哪里够全国建设用呀,京都新政的再次全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缺口是巨大的,只能靠六家银行提供,这六家银行除了新成立的亚细亚皇家银行和东南银行,其余四家的存款量最低的巴比伦银行都是三千亿钱,就是三十亿银元,按正常百分二十的贷款,就是每年六亿银元的贷款额,襄阳银行是存款量是巴比伦银行六倍还多,江南银行仅次于襄阳银行,你稍微折算下就知道了,六大银行就是帝国未来五年京都新政大规模建设的根本啊!”

    “只是这一次的京都新政,朕还打算瓦解南方的水稻密集种植,瓦解不掉它,大汉的改革就无法彻底成功!”

    马良听到这句话后大吃一惊,因为谁都知道南方的水稻经济是大汉帝国的根本所在!

    第十一卷帝国动荡第二十章广富主义

    面对马良的疑问,刘协没有去回答,也不想回答,很多事情是很难解释的。

    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甚至是数千年里,都一直有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那就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5%的人口。

    这真的就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吗?刘协深深的问自己这个问题,但他很快给予这个问题一个否定的答案,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痛苦的写照。

    因为可耕种的面积少,而内部长期安定统一,人口增长速度远快过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对于在战乱后重新建立的新帝国而言,只要适当的政策使百姓安定于生产,在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很快就可以实现农民的温饱和国家的富强。

    并且让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强大到无人可以匹敌的地步,但是,缺乏了进取精神的国民和帝国,无法解决他们内在的人口增加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平均耕地面积就会急剧减少,甚至少到无法满足基本的口粮需求,这就会产生暴乱,政府镇压暴乱又会增加帝国的负担和百姓的税收,这就进一步触发了全帝国范围内的暴乱。终于有新的统治者诞生,在新统治者诞生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将一切社会问题归罪于前朝的亡国之君,并以他们的无德和无能来解释社会问题。

    正是因为刘协清楚地看到这些历史表象问题背后的思路。才让决定启用了国子策,强迫帝国子民向外移民,寻找更加合适的耕种地。

    今天的刘协,完全可以不致力于帝国中央国民院和中央治略府的诞生,不用制定《大汉帝国大法典》,不用强制推广新经济政策,也不用对外开拓,更不用竭尽所能得让《大汉帝国新银税制》通过,甚至没有必要推广新技术改革。

    他甚至不用做任何事情,他都可以让帝国的王朝继续延续几百年,而他也会毫无疑问的成为一代明君。

    问题是这样没有任何前进的帝国,对于大汉和华夏民族而言,她真的有什么帮助吗。真的能够使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实现锐变吗,真的能使华夏人永远不沦为他人的俘虏吗?

    刘协这样用心的推广一个并不十分适合现行生产力关系得社会上层建筑,硬性推广帝国内部新技术的改革。所希望实现的就是彻底推动大汉帝国和整个华夏民族走上一条永久强盛的道路。

    以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占据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口,这是新的大汉帝国永远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因为土地面积少,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华夏民族不得不用尽一切精力去耕种土地。在已有的土地上不停的追求高亩产,细耕细种并不是完全和某些人说的那样,是中华民族勤劳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越性的体现,恰恰相反。它掩盖了中华民族安逸求宁,宁可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愿意开拓境外领土的特性,它掩盖了各朝封建政府保守和害怕新兴阶级的无能,掩盖了一个民族真正的悲哀。

    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真的就那么难以实现吗,中国的小农经济真的就是中国最真实的状态吗?

    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一直黑暗了一千多年,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直到十六世纪,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生产能力才有质的提升,其后才有了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开始于珍妮纺纱机,而珍妮纺纱机就真的很先进吗,看过珍妮纺纱机的人都知道,实际上珍妮纺纱机的真正先进地方只有一点,那就是从水平纺纱变革为立式纺纱。

    英国人用了三个世纪才摸索出这个变革,却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将立式纺纱机从原有单机三锭提升到单机三百锭,将纺纱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一百倍。

    所以说,历史和经济的变革,是有其社会基础的,但生产力的提升通常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变革导致的,这是社会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

    大汉帝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现象让刘协坚定了一个认识,那就是中国小农社会经济并不是古代中国唯一的社会状态,她是封建统治集团保守主力的产物,一旦统治集团提前转变为新兴阶级,并且为了自己和新兴阶级的利益,不断出来新的律法确保新兴集团的利益,落后而保守的中国就不会再存在了。

    从景山基社开始,大汉帝国的皇室集团就已经优先进入了新兴阶级,而大汉帝国的官僚集团则在帝国的扶持下,抢先一步进入了新兴阶级,这就是帝国现在变革越来越容易的基础,也是帝国从商社出现之后,开始迅速加速膨胀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