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坚定本部后,立即消灭了出尔反尔的刘桂棠部,重振了军威,又与爱国将领方振武结盟,改“抗日同盟军”为“抗日讨贼军”。
    这支抗日武装组成后,就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一面调兵遣将,进行围攻;一面用金钱和官爵收买,用挑拨离间来分化瓦解,致使张人杰等部队脱离了吉鸿昌,使这支抗日武装的处境十分困难。
    吉、方二人决定迅速撤出张家口,分别由张北、沽源等地东进。
    ---------------
    14.悲歌又一曲(5)
    ---------------
    一面沿途抗日,一面宣传民众,组织民众。
    该军准备在北平东北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奇袭北平。
    但行到高丽营子时,遭到旧东北军于学忠部的阻击,使奇袭北平企图暴露。
    他们便忍痛将该部缴械,继续向北平前进。
    经过三四天跋涉,来到昌平近郊。
    这时,司令部接到北平地下工作负责人刘宝斋的报告,说已和驻北平西苑的东北军3个师联系好了,只要抗日讨贼军打过潮河,占领北苑,他们就起义,协助攻取北平。
    方、吉二人遂越过昌平,直捣北平。
    但当抗日讨贼军越过昌平前进约1小时,蒋介石的第25师已用火车运送到沙河车站,并开始布署向这支抗日军进攻。
    抗日讨贼军立即停止前进,占领有利地形。
    但敌人的援兵不断增加。[手机电子书网isuu.]
    当日夜间,抗日讨贼军除了少数兵力留下与敌对峙外,主力向北平以北的汤山前进,计划在天亮前夺取汤山作为立足之地。
    第二天清晨,抗日讨贼军来到潮河北岸时,中央军已在南岸布防,双方隔河对战了八九天,伤亡都很大。
    这时,抗日讨贼军的东、西、南被中央军包围。
    北面被日军包围,日军的野炮和飞机不分昼夜地轰炸,抗日讨贼军伤亡更大,只剩下万把人。
    而敌人的兵力超过他们十倍以上。
    包围圈愈来愈小,阵地几乎全部被突破。
    在危急关头,方振武和吉鸿昌两位将军带着自己的警卫连投入战斗,吉鸿昌赤膊上阵,振臂高呼:“弟兄们,我们要为抗日而生,为抗日而死!
    为了抗日的胜利,坚决把反动派的军队消灭在阵地前!
    ”
    他的言行,立即使士气大振,连续击溃敌军多次进攻。
    这时,北平八大团体,包括各国领事团,为了北平的安定,倡议和平解决。
    方、吉二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和平解决条件:军队由蒋介石改编。
    吉鸿昌与方振武的抗日行动感染了国民党的一些将领。
    第32军军长商震决定营救他们。
    他带他们去见蒋介石的嫡系第17军军长徐庭瑶。
    徐当即密报何应钦,何又急报蒋介石。
    就在蒋介石未回批的时候,商震军长设午宴请吉鸿昌和方振武,由徐庭瑶作陪。
    欢宴中,吉鸿昌和方振武托言上厕所,坐上商震给他们准备好的汽车向天津急驰而去。
    徐庭瑶以为方、吉二人在商震军部,由商负责不会出事。
    但见方、吉二人久去不回,急叫部下到厕所去看,已杳无踪影。
    徐庭瑶当即在商震军部以电话通知第25师派兵把住去天津的一切道路,不准放过任何车辆,同时派出武装军车,沿通往天津的道路追缉。
    尾追车队一路嘶鸣,尘土飞扬,把几辆架子车都撞到壕沟里去了。
    1小时后;方、吉二人发现后面有车追来,便在一村庄让司机停车。
    方振武让吉鸿昌与他一同下车躲避。
    吉鸿昌说:“你先下去,让我把他们引远一些。”
    于是方振武先下车,后雇毛驴骑到天津,乘外轮去香港,再由香港出国。
    吉鸿昌机智地躲过了追缉,来到天津,隐住法租界。
    但蒋介石、国民党决不会放过他。
    1933年11月9日,他在天津法租界国民大饭店被蒋系特务击伤,送进法国医院治疗,后被蒋介石引渡逮捕,解到北平枪杀。
    吉鸿昌1895年生于河南扶沟县一个开小茶馆的穷苦人家。
    父亲吉筠亭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人。
    茶馆里经常来往一些爱国志士,他们的谈吐给幼小的吉鸿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上私塾后,开始阅读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故事。
    17岁时,因求业不着外出当兵。
    入伍后便在冯玉祥部下当兵,他机智勇敢,屡立战功,不久便当了营长,到北伐战争时已是师长了。
    他为人刚直,又常和西北军一些共产党员来往。
    一些人忌恨他,以“赤化”罪要求杀掉他,或解除其兵权。
    由于冯玉祥的保护,才幸免于难,但终被挤到偏僻的宁夏省去当主席。
    在宁夏期间,他同情人民的苦难生活,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被人民称为“吉回回”。
    他的军队纪律很好,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后,他掩护了大批共产党员,亲手为他们化装。
    风头一过,他就接纳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
    他的妻子胡红霞就是1928年从甘肃师范学校毕业后来的进步青年。
    在他的省署宅院里经常能听到《国际歌》的声音,他妻子也极爱唱这支歌。
    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蒋介石为了笼络吉鸿昌,借机削除他的实力,给了他一个21军军长的名义,命令他去鄂豫皖苏区进攻红军。
    由于吉鸿昌反对蒋介石进攻苏区,被强令出国。
    1931年9月,正当他准备从上海起程出国时,“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
    他义愤填膺,改变主意,要求留下抗日,但被蒋介石回绝。
    ---------------
    14.悲歌又一曲(6)
    ---------------
    吉鸿昌到美洲后,又横渡大西洋到欧洲考察,争取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通过“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他深刻地认识了蒋介石的嘴脸,愤怒地写了如下一首诗: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战的消息传到海外后,吉鸿昌急不可待地要回国抗日。
    他摆脱特务的跟踪,只身一人乘远洋客轮回国。
    这时他已清醒地认识到,要抗战只有依靠共产党,要救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领导下,他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积极开展抗日斗争,担任了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蒋介石授意何应钦把他“就地枪决”。
    他踏上刑场时,随手捡了一根树枝,以大地为纸,写下五绝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防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写完这首浩然正气诗后,毅然前行,向特务们招招手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也不能倒在地上,搬张椅子给我。”
    特务们把椅子搬来后,他又让特务们把椅子放正,然后泰然自若地走到椅子边。
    特务们准备悄悄绕到他身后开枪,他立即大声说:“到前面去开枪,我的一切行为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
    执行的特务只好走到他面前举起了枪,他瞪大眼睛高呼:抗日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紧接着一阵枪响,他那高大的身躯躺在了椅子上。
    从此,一曲魂系中华、壮怀激烈的悲歌回荡在中华大地上。
    这一天是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只有39岁。
    但他死得伟大,死得光荣,他的事迹激起了全国更大规模的反蒋抗日高潮。
    ---------------
    15.大抗战拉开了幕布(1)
    ---------------
    且说张学良先丢东北,后失热河,全国舆论哗然,被蒋介石当做替罪羊强逼下野,他只好于1933年4月去欧洲“治病”。
    他先后在意大利、法国、丹麦等国参观、考察,1934年1月才自欧洲返国。
    他经过9个月的欧洲之行,身体有了很大改变。
    他原来精神颓丧,骨瘦如柴,与客人说一会话,就要进内室打一次吗啡。
    现在毒已戒,小胡须剃得精光,身体强健,精力充沛。
    张学良这次出国考察,思想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他原来受的是忠君爱国和孝悌教育,张作霖在世时只听张作霖的,蒋介石上台后只听蒋介石的。
    “九·一八事变”后,他幻想从美国和国联那里得到帮助,解决中日问题,现在这种思想已经破灭。
    他在意大利居住的时间最长,而且和墨索里尼的女儿和女婿齐亚诺相处得很好,听到和看到许多关于法西斯的言论,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
    他特别欣赏墨索里尼的一句话:“工作是大家的,讨论是少数人的,决定是一个人的。”
    他认为,中国要真正抗日,必须先求统一;要求统一,必须先消灭共产党,不消灭共产党,国民党就要两面作战,抗日不可能胜利。
    而要安定国内、消灭共产党,集中国力抵抗外敌,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心和领袖是不可能的,这个中心和领袖只能是蒋委员长。
    他回国后发现蒋介石正在借法西斯之魂,还国民党之尸,并学习希特勒的褐衫党、墨索里尼的黑衫党,成立了法西斯特务组织蓝衣社。
    他十分兴奋,就进一步向蒋介石介绍西方法西斯主义,极力劝说蒋介石搞个人独裁,他表示坚决拥护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