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献帝新传 > 第154章
    朕考虑定蓟县为天京,定金陵为南京,定长安为西京,三京相互弥补大汉疆域过大的问题,但政治和军事中心无疑仍然坚持在天京,西京和南京只是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已。西宁城则是大汉在西部的区域文化、经济和军事重心,大汉要想和安息、贵霜两个大帝国争夺西部的权益,西宁城就是最关键的地方。”

    “在京都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大汉的工作就主要分成十个部分,首先是整个大汉的调整、治理,朕将亲自领衔此事,包括儒、道、法和道教的修改,太学府工作的开展,和罗马的交流,军制,政务,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调整,荀彧、陈群、贾诩、庞统和杨修以及其他统帅府、治略府、御府的要员都将集中在这个方面;其二是南方疆域安泰两州和瀛洲的平定、稳定和发展,这方面的工作由元直领衔,领三州治略台负责;其四是北方冀、幽、并的恢复和重建、规划,以及安定平叛事宜,这将由诸葛瑾和吕蒙领衔处理,尤其是天京和南平港的规划和建设,南平这个名称过于平淡,改为安泰港(今天津);其五是西域的管辖和向安息的征伐,实现和罗马陆路贸易的畅通,这由荀攸领衔,石韬、马腾和张颔等人随同负责;其六是兴、辽两州的建设和稳定,以及兴州继续向北的开拓,包括对东鲜卑慕容等族的追击、围剿,这些事宜由曹操和孟建领衔负责;其七是漠北的强化管辖,以及对漠北的持续开拓,由周瑜领衔,赵云、张辽、皇甫骊和程昱协助负责,程昱也将正式出任骊州治略总督,皇甫骊出任驻防总督;其八是国内学府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扩充,这个事情还是由朕领衔,胡昭和戏志才各分开负责文武两边;其九是黄河、长江的治理、灌溉工程,西宁道的部分工程,兴江(原弱江,今天的黑龙江)的灌溉工程,包括大汉和周边领土的勘察,这个部分将由杨修领衔,军机院、理工学府和各商社也会具体负责。”

    “这十件事情就是大汉未来十年的主要工作,届时会制定成相对具体的规划方案,你们觉得可有其他事务需要补充?”

    贾诩四人皆道:“大汉之事皆为圣上列出,已经没有必要再做补充了!”

    刘协长吁一口气道:“十年之内,朕一定要将这些事情略作了结,只要完成这十件事情,大汉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贾诩道:“但愿十年之内能够完成。”

    徐庶则说:“在西凉之下,雍、蜀之右有大片高原之地,汉人虽然难以跋涉,但羌族却可以在那里生活,不知道圣上该如何定夺?”

    刘协一拍脑门道:“差点忘了这点,那里可是大汉的一处宝藏啊,且靠近西凉,就称为西藏,西藏这片地方可以让魏延负责领军开拓一下,具体地形如何,军机院也没有仔细核查,杨修会先勘查,日后再慢慢定夺,如果可以容汉族百姓生活,就慢慢开拓,如果适合羌、匈等族游牧,就让他们游牧,如果上面有本土居民,且过百万,那就吸纳进炎黄大族中来,不过那里地势高险,朕以为首先应该好好勘查,日后再做定夺,首先将眼前要紧事情定下来。”

    徐庶,贾诩,曹操,郭嘉四人皆道:“此地辽阔,具体情况如何却不得而知,应该是先勘查清楚再下定论!”

    第九卷天下云涌第三十五章炎黄广场

    刘协站在信都城的祭坛上仰望苍天,夜空里星光流溢,将信都城笼罩在一片飘渺光辉之中。

    乌云掠过月牙尖端,留下一地水银色的洁白光芒,似乎水一般洗涤刘协脚下那片大地。

    刘协将臂膀伸开,仿佛怀中装载中整个大汉帝国,也许这一拥之下,可以包围住三千四百万百姓。

    岁月如梭,刘协回想起自己刚到大汉的场景,那个时候董太后、灵帝、卢植等人都还在世,但一晃已经快三十年过去了,从当初那个三岁小孩到今天的三十余岁的帝皇,一路走来既有艰涩,也有欢喜。

    究竟该怎么评价这段时间呢?刘协一时寻找不出合适的词语,但心中隐约开始焦急,留给他的时间日见紧促,也许,从明天开始,他就要领着大汉正式进入一场大治之中。

    留给后人一个庞大的帝国,不如留给后人一个稳定的帝国,让他们在这个帝国的根基上继续扩张。

    对中华文明的调整也要更快的展开,无论如何要将道教的地位提高起来,让道教为大汉人建立一套可以遵守模仿的社会公德。要将儒家的思想调整过来,去掉那些守旧僵硬的阴影之处,给后人留下一个有实际作用的富有人文精神的儒家;要将法家的思想正确引导向法制社会的追求,要将道家引向自然科学探索领域。

    这些都是刘协首先决心去完成的。只有在这次调整才能让中华文明达到一个非常璀璨的文明典范高度,并且当他达到自己的典范高度后,能够在三家制衡论的引导下再一次蜕变,为下一次典范高度积累力量。

    要让大汉走向自然科学道路,走上军事强国之路,使他永远能够在自己的领域范围内确保文明的安全。

    要把以道教为核心的新大汉文明推广向整个亚洲,让整个亚洲都进入道文化涵盖之中。实现整个亚洲的和谐与稳定,只有这种和谐稳定的环境才能确保大汉文明可以顺利,且没有阻碍的前提下成长。

    要将整个漠北民族驯化,必须对他们实现压制,他们就是大汉文明健康成长的永远的威胁。

    要解决二元君主制中另一个隐含的问题,帝王的接班人能否长久保持其进取心,实际上这才是刘协担心的问题,目前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体系都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但对于自己的子孙来说,想要和自己一样能够轻易掌控住就很困难了。或许就是根本无法掌控。

    所以,刘协也非常的清楚,在大汉诸多事务中,自己的继承者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只要能够将继任者培养好,很多事情即使自己做不好,也可以让他去做。

    当然这些问题还需要自己一点点的解决,眼前最重要的是对天下文武群臣的封赏,刘协并不吝啬那些封赏,问题是要平衡好这种封赏就比较头疼了。

    对于下层的尉官、偏将的封赐,统帅府已经统计完了,各州治略官员和商人需要封赐爵位的名单也由治略府统计上来,一共七百余人要封为子爵,有两千八百余人封为男爵,一万三千余人要封为新爵,随着这些人的爵位落实到位,全国大约有四十多个世族升为州族,三百多个世族将升为郡族。

    各军督将都面临着子爵以上的封赐,时而少将等人都面临着封公侯的情况。而徐庶等人则要升为二等公爵,孙、曹、荀、陈等家族也都将进入国族行列。

    伴随而来就是一年十亿左右的爵位封赏,将进一步增加治略府的负担,但确实不封不行。

    刘协一直留在信都处理这些封赏,对于有功的将士,即使没有资格封爵位的,也一律重赏,虽然相应增加了治略府的负担,但有功就该赏。

    除张颔封广平公外,徐庶等人维持原有公爵,加以重金大赏,由于在此前诸人早已封公,到也没有异议,十二少将除孙策、马超等人要接承父亲爵位外,其余皆封赐为二等侯爵,陆逊、吕蒙则升为一等侯爵。

    犒赏诸军之后,刘协立刻下诏调魏延领部分镇西军精锐前往蓟县驻防,让一届上将前往大县驻防,这一次调动让孙坚等人隐约感觉到京都之争已经告一段落了。

    跟随魏延调动之后,霍俊掌镇西军,并将镇西军降为长安驻防军,阎行的定西军改为镇西军,此举虽然引发了魏延等人的不满,但定西军近年来战功显赫,也是无法抵抗之事,而且定番号四军降为驻防军的消息也早就传开,定西军这样的主力骑兵团自然不可能从主力军中裁掉。

    曹操的征东军正式调回兴州,和孟建一起加强兴州的管制;法正调往济南担任青州治略总督,但同时负责徐、青、兖三州中兴事务。

    周瑜稍做休息后,回到襄阳,给他的诏令是华夏十二年春再次调往晋阳,张辽则领兵前往晋阳,赵云留守幽州,郭嘉则和周瑜一道回到襄阳,徐庶、孙坚、文聘等长久征战在外的大将也终于返回襄阳。

    偌大的信都城只留下刘协、贾诩和诸葛瑾等人,而襄阳理工学府、长江学府、襄阳学府和中央太学府也接到圣谕,各自派遣最好的建筑博士和两百多名精英学者前往信都,罗马的两名建筑学者也一同随行,他们到了信都,才知道是要在蓟县建设一座大汉最宏伟的城池——天京城。

    天京城的建筑理念中吸纳了罗马城的思路,城市化非常高。大汉在连续进行襄阳、金陵、长安、洛阳、济南等大城市后,对驾驭这种大城市的建设能力也逐步提升。

    天京城和金陵城的设计格局非常接近,设立纵横八条大道,在城区布置上和襄阳相似,设立城东为工商业区,城南为居民区,城西为学院区和文化居旅区。城北为军事区,和襄阳不同的就是居民区和学院区,实际上襄阳也在进行这种调整,因为这样设计后,城市东南方向就会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整个居民区也进一步细化,不再完全局限城南,城市各大主要街道都设立了四到八个坊。但更集中的还是城南区。

    在天京城外设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边城和东南狴、西南犴、西北狻、东北獬四角城,四大边城的规模都相当于现在蓟县城。角城规模较小,但城防更坚固。

    天京城的规模非常宏大,建设规划为主城耗时十年,四大边城和四角城在主城完成后再次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