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b1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献帝新传 > 第155章
    天京城分中心城和外城两个部分,外城又分为边城、角城两个部分。中心城东西长宽各三十里,和早期的金陵城相当,城墙高六丈六,底宽十六步,是大汉帝国有史最坚固的城墙。

    对于中心城的城墙设计选用二十多份设计稿进行对比,最终选择了夹层横滑铁门设计、外墙大理石垂直抛光设计、整体城墙阶梯设计,后墙高阶设计等二十多项崭新的设计思路。

    整个城墙正面呈垂直,北面呈阶梯形,这样可以使参与城墙守卫的士兵由十万人增加到四十万人,并且在阶梯上可以站立三十万弓箭手。听从尉官指挥用齐射压制敌人,在城门处有夹层,设有铁门,这种铁门不是竖向悬挂式,也不是折门打开式,而是采取横向移动式,铁门下有铁轨和滚筒增加灵活性,可以随时拉出来挡在正门前,也可以推回去,打开城门。

    在城墙背面的阶梯上修筑了石制平台,每个平台高六丈九,平台顶面长宽各两丈六尺,可以停放四辆转轮投石车或者十辆神鸢车(全名叫神鸢铁弩车,是床弩的强化版)。

    边城和角城完成之后,将在边城和角城之间修筑外城墙,外城墙东西长宽各六十六里,天京城的内城墙与外城墙距离为十八里。在四大边城建设好之后,四角城中心离主城中心相距四十六点六七里。

    在天京城中心城完成之后,整体的规模将超越罗马城,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比隋朝的长安城略大六平方公里,比盛唐时代的长安城小十二平方公里。

    此时的南京城已经实现了对老建业城的更新设立,并开拓了城南,城北,整个建筑面积早已超过盛唐时代的长安城,虽然就繁华程度而言,还不如长安,但城市面积和人口已经接近盛唐的长安城,毫无疑问是大汉第一城,天京城并没有打算立刻超过南京城,这也是整个朝廷,尤其是刘协理性的地方。

    为了给天京城增加发展的空间,特别融入边城和角城这样的卫星城概念,在它们之间包围的大量土地,融入了城市绿化概念,相当于天京城的郊外,随着天京城的发展,这种郊外也可以起到城市外延空间的发展,八个卫星城也拥有发展空间。中心城大规模的采用石材,外城和边城、角城则选择青砖。

    在边城、角城完善之后,外城墙修筑成型,大天京城的规模可以装下四个罗马城,理论上可容纳居民三百万,但这就是理论数据,实际包含外城的天京城土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大县的规模,城市部分还只是天京城中心城,只是外城的设置既起到保卫天京城的作用,也为天京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会,不会让天京城在历史进程中慢慢落伍。

    天京城中心城内部采纳了大量的新设计理念,集中体现了罗马和东方建筑最高的理论,但罗马学者提出的罗马出钱建设教堂的建议被刘协直接否认掉,相反采用中央道学院的建议,结合罗马学者的建议,在天京城中央设立炎黄广场,中心树立炎帝和黄帝雕像,在雕像的设计上定位于罗马式的写实风格。贴近百姓视角,更直观的告诉大汉百姓各族百姓的始祖者。

    取坐北朝南之意,在炎黄广场北侧建设大汉皇宫,皇宫正前厅为大汉御府,作为皇权中心地,广场东侧为中央治略府,西侧为中央太学府,南侧为中央统帅府。

    在皇宫和中央太学府之间建中央道庭,在皇宫和中央治略府之间建禁军驻防庭,而御府、禁军驻防庭和中央道庭三者之间以密封走廊相通,从禁军驻防庭东侧和中央道庭西侧建起城墙,和走廊形成密封的大皇宫,确保刘协的安全,而御府、禁军驻防庭和中央道庭也是刘协主要掌控的权力机关,一府两庭合并在一起称之为中央皇庭。充分体现了刘协二元君主制的思想,无论是国家还是宗教,他都是大汉唯一的统治者。

    刘协将十万镇中军降为京都驻防军,归属禁军直管,由御府直接管辖,而中央道庭也归属御府直接管辖,整个天京城中心城内就由禁军负责守卫。而外城防卫归属统帅府,实际上刘协已经将所有军权全部掌控到手里,相应治理权限进一步下放给治略府,但无论治略府权力如何膨胀,所有财权、军权、宗教和监管权仍然聚集在刘协手中,只要一声令下,治略府各级官员包括三治略公随时可以调换。

    炎黄广场周边的中央皇庭建筑主材选用花岗岩和部分武康石,主色调维持秦汉的黑色,而中央治略府、中央太学府和中央统帅府的建设主材都采用武康石。

    武康石的质地硬度适中,与目前大汉帝国采矿技术,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自然状态多数呈淡紫色,少数呈黄褐色,但表面一经风雨侵蚀就氧化成美丽的紫色,紫色象征着祥瑞,人们习惯把这一类石称“武康紫石”。

    玄黑色也就成了代表大汉皇帝和中央教廷的色彩。除了禁军使用黑色的旗帜和围领外,其余军队不得使用黑色布料。

    玄黑底紫色九龙图成为帝王龙袍的标准图案,玄黑底色紫色凤凰图案为皇后专用图案,玄黑底色太极八卦图案为中央道庭专用图案,各州各郡道院为紫色底色太极八卦图案。

    紫色建筑为中央机构标准色,也是公爵着装标准色,除了黑色和紫色外,对其他色彩不做任何限制。

    刘协没有选择金色,因为他认为金色过于富贵,容易让人联想到富贵不可及和奢侈,对大汉皇庭而言并不是最好的象征色彩。

    就建筑主材上,随着军事的发展,维持木式主材的城市很难抵御战火是最主要的原因,罗马城能够在历经战乱后还能留下供人景仰的一角,无疑证明了石材比木制主材在城市建设上的优越性,但这并不值得推广,对除了象征中央权力机构之外的天京城大部分建筑都还是采用了青石砖,青石砖是在青砖基础上采纳新工艺形成的新式建材,非常适合推广,但除了主要城市外,对百姓的推广还是进行限制,因为一旦百姓大规模采用,对土地的破坏也是惊人。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流入大汉之后,印刷量一直很大,对大汉的建筑影响也日渐增加,除了罗马学者提出的方案外,大汉学者也提出了很多结合东西方色彩的方案,其中中央治略府就选择了金陵学府出身的中央太学府建筑学院士骆康的方案,这个方案在主体上也仍然采用了武康石,共分为六层,中央底层设了一个大厅,厅前设有罗马式的拱门,而且大量使用罗马习惯使用的火山灰混凝土。

    整体建筑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设有六个拱门,治略府大楼中央设有旋转楼梯,采用罗马式石柱进行支撑,在治略府中央大厅内竖立卢植的雕像,也是写实风格。

    选择这份设计方案,更多是对大汉学者学习罗马中的优异者的一种奖励,也包含了刘协内心中的一种,希望中央治略府能够在这个罗马风格特征明显的建筑中对大汉的治理更加理性化,希望此后历代的三大治略公懂得用更多的数字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懂得使用逻辑学和分析学来处理政务。

    中央皇庭和中央统帅府的设计则更多维持了传统秦汉建筑风格。也吸纳了部分罗马风格,不在采用单层制,而是选用了三层制,象征天地人三级。屋檐穹顶很大,曲线不显著,但檐端增加反宇;雕刻色彩装饰很多,只是抛弃传统的诡谲题材和夸张造型。走向了写实和理性化,色彩也不再浓重纷杂,更多选用黑色和紫色。

    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这些特点在中央皇庭和中央统帅府的设计风格上体现的非常清晰。而相对传统秦汉风格,中央皇庭和中央统帅府也吸纳了罗马的写实、辉煌特性。所采纳的雕塑都偏向写实性,追求几何特征和模拟人体比例特点。

    与中央皇庭等中央权力机构建筑不同,刘协为中央太学府选择了罗马学者马克迪菲斯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设计方案,马克迪菲斯的方案是在秦汉风格特征上采用了大量的罗马风格,是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

    选用这份设计方案,刘协的寓意很明显,是希望中央太学府能够打破传统歧视观念,正确吸纳罗马文明的优点,但不能放弃传统华夏文明根基,使太学府更理性。

    正如自己的恩师王树安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在遭遇其他文明的时候,不要选择闭关自守,不要选择全盘抵制,但更不能选择全盘崩溃和否定自我。这才是优秀文明的特征。

    在中央统帅府和中央治略府之间保留的地段,刘协增加了中央法庭,但并没有立刻设立中央法庭机构,只是选择了一份偏向罗马风格的设计方案,他知道这个机构的诞生是很快的事情。但没有必要现在就诞生,他需要时间过渡,慢慢将监查和审判权力独立出来。

    实际上炎黄广场周边空出来的空间还很大。但这里是中央权力机构集中的地方。宁可空着也不能建设其他建筑。除了炎黄广场,在城西还建设了百家广场,和学府大道,集中安置了学府,未来的襄阳学府、长江学府、襄阳军学府和襄阳理工学府都会搬迁过来。

    各自学府的建筑设计方案就保留给各学府总冀自己选择,罗马学府也同时会迁移过来。

    城西的百姓民居建筑则让各学者都设计了很多方案,选择比较统一的秦汉风格吸纳部分罗马风格的二十余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