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要自己悟通法的力量,出玄入,神威莫测,增强自身的修为,壮大自己的实力,自然可以与他一战。

    罗校长最后对我说:“龙行,有压力就有弹力,机遇与挑战并存,你一定要借这次机会,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给你三天假,三天后你再来上学,但在三天之内你一定要解决这个大难题!”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罗校长,但愿我不会负你重望,三天之后你还能看到一个活蹦乱跳的龙行。”

    “吉人自有天相,我看好你!”罗校长的手紧紧地压在我的肩上,我读懂了其中的深切期望。

    离开罗校长房时,已近十点了。大街上稀稀朗朗的人群,我叹道人生惬意莫如悠闲地逛逛大街。

    高考临近,而眼前的麻烦一件接着一件,追尾而来,好在心境淡然,就是生死也早也看破,而累一点,苦一点,也并不算什么。

    快步赶到房里,林冰还在等我,见我掩上门,神色平静了许多,她也没有再问什么,只说水已烧好,洗脚洗澡随你自己,说完便关上房门睡去了。

    我轻快地洗完澡,盘腿而坐,在定中找一处绝妙的去处,静修几天。

    我想起了家乡的八角峰。

    在我家乡清风铺镇东北角有一座林壑优美、草木丰茂的山峦,名叫八角峰,山如莲花,花开八瓣,俗称神山,它东接天玉山,南对水泽山,静穆端庄。山中藏有一些远近闻名的道家石窟。洞高竣险而有名的是藏仙洞,有诗赞曰:“藏仙洞府本虚空,仙迹传闻出洞中。留下丹砂人不识,染成色树满山红。

    石洞为古已有之,相传为天仙派创立者吕纯阳主持所建。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永济县)。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我不知他是否真到了八角峰,但言传如此,就估且信之。

    传说开洞之前,八仙之中的吕洞宾正游历天下,走到此地,一日来到八角峰,见山峰齐翠,风光秀丽,民风淳厚,人杰地灵,遂决定在此建观传道。他招来铁拐李,两人商量,如果让凡人修建,耗时费力不说,也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于是决定动用神力。在开工之前,二人化为凡人,到附近村庄告诫村民,从正月十四起大雾封山,不要到山里去。开始,村民不信,但从正月十四早晨起,果真大雾就封了山,对面不见人。山中人声嘈杂,凿锤之音,漫山遍野,传至数里。村民有好奇者,寻旧路入山,行至山路,路皆不见。行走良久,只在原地转圈,方始相信。七七四十九天后,三月三日的早晨,雾散天晴,洞府、神像,奇迹般的出现在山腰的绝壁之上,周围却不见一点石屑。人们认为这是神仙造就,所以称为藏仙洞,纷纷上山朝拜,从此,这一天也就成为了当地传统庙会的日子。

    藏仙洞后来建有六座洞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四洞略大,下层两洞略小,每洞都有一个玄妙的名字:玉春洞、虚无洞、五方洞、七真洞、真宫洞、吕祖洞。上层西起第一洞,门额刻“玉春洞”三字,洞中供奉的是开洞神仙吕纯阳,峨衣长冠,衣襟飘飘,如临风而动,好一尊风流神仙!第二洞“虚无洞”内有一尊石像,身长约2米,双目沉闭,嘴角松弛,合掌托腮,侧身卧在石床上,惟妙惟肖的睡相,仿佛正值一鼾刚息,一鼾即来之际。相传这是道祖陈抟,性情耿直,每睡千年方醒一次,亦不知从何年何月睡起,至今不醒,也不知该睡到何年何月方醒过来。

    上层第三洞规模宏大,幽深静谧,洞内空间约200立方米。窟顶为深浮雕,腾龙奋飞,祥云缭绕,给石窟造成了一个浩莽深远的天宫景象,洞中十一尊石像,或盘,或坐,或立,有的肃穆,有的飘逸,有的安祥,有的虔诚,各具神态。

    自然造化的神山与人工凿造的仙洞之美,统一和谐。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神仙洞山会,方圆百里的人们都慕名前来,朝拜神仙,观光风景,春野踏青。这里也会搭台唱戏,游山观洞,祭奠神灵,人山人海,一连数日,十分壮观。

    这个藏仙洞本来宜于我去闭关,但现在家乡正忙于开发游资源,建筑正忙,不适合静修。而八角峰顶上的“烟霞清散”是八角峰的美景之一,栖霞洞位于八角峰上海拔1000多米的地方,云雾缭绕,是炼丹修行的好地方。朝东有一块大石,石上刻有“先天一气”四个字以及星斗的图案,是道士踏罡布阵的地方。它高踞而上,四面临山,境界开阔,察天俯地最为合适。白云洞构筑在危岩之上,前有深涧,后有峭壁,构造洞府的四块石头被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都是古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属名,给人们以玄妙的感觉。秀丽山谷之间,泉流纵横,有的像奔流赶海,有的如银河落天。我可以在那里暂时辟谷,渴了喝口“神泉”之水,神泉晶莹清澈,味道甘甜,无论干旱暴雨,一年四季水位始终都不会变化。

    第二天清晨,我坐车来到清风铺,大清早,行人极少,我一个独自攀登而上,连一只鸟也没有惊醒。沿途不敢再贪恋山中美景,只顾一味地向前赶。在纵跳之间,我很快就到了山顶的栖霞洞。

    当我匆忙进洞时,发现还有竟比我还要早,一个面容清矍、神态逍遥的中年人正在洞里转悠着。他听到我进洞的声音,转过头来,微微对我一笑:“小伙子,这么早啊,心里急着看旭日东升啦?还早着呢,不过风云过后尽朝霞,不着急,不着急。”

    我定睛看了看这个中年人,他的话里竟隐隐地点中我的心事,我不由得多打量他几眼,心眼察去,但我却就看不透他,于是也暗藏机锋说道:“这位大叔,我是不着急啊,不过我还得等浓云过后才能看到朝霞。等可是最难耐的。”

    “嗯,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来辨我,浮世穿凿不相关。你这么年青,哪有那么多难耐?想想这首诗,认真体悟那个‘闲’字,字里含有无穷的意蕴哟。”中年人面对我,吟出一首诗来劝慰我。

    “看来,大叔也是一个逍遥尘世之人啊,我可是难得浮生半日闲呢?”我进一步伸出探听的口风。

    “我哪里是什么出尘之人,不过就是见多了些,听多了些,也痴长了几岁,自然也就安然了些。不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本来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看透了,哪一天不是闲日呢?”他歪头对我笑了笑。

    我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一个修行之人,这种禅诗,如果说不是对修行感兴趣之人,也不会这么熟稔于心,随口而出。他既不说透,我也装着聋子。于是不再跟他谈诗,俗气地对他说:“大叔,你是哪里人?何时到了这里?”

    “我啊,我是本地人,在外地工作多年了,这次回家来省亲。我好奇山异水,要在这里呆几天。我呢,也不打扰你了,我也要到处看看。”他对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不等我再说什么,就迈出了洞口。

    我也不再理他,一直朝洞里深处走出。虽然我于这山相邻,但打小我就没有来这山看过,我自小身体孱弱,平时总喜欢静静地坐在哪里,一动也懒得动,哪还会登这么高的山呢?要不是经过修行,身体得了轻安的好处,对身体的感觉变得若有若无,平时走路只觉得如棉絮一样,轻若鸿毛。现在一登起山来,就如履平地。

    我轻快地向黑暗的洞深之处走去,眼前有些好似一点亮光,不过,这对我一点也没有作用,黑暗之中,我看去犹如白昼,洞里的弯弯曲曲,坎坎坷坷,我踏上去如走在平地一样,绊不着我,也磕不着我。经过七弯八拐之后,我来到一个刚好容一个进去的窄口,我猫着身子,钻了进去。里面可是一个天然的卧室,地上奠着平整的石板,还有一块大石如门板一样挡住了洞中的灌风,而石板下面有一个凹下去的地方,刚好够我的臀部,平展延伸的地方,正好放得下盘腿,真是天造地设的禅坐胜地!坐下去,面对的也是石壁,正如达摩祖师的面壁而坐!

    第十四章打破时空

    我坐定之后,展开心灵的触角,慢慢地从洞中向外看去。在我心灵的感知下,整个八角峰尽在心中显现,犹如掌上观纹。

    峰中灵气充盈,这种灵气好似有生命一样,呼之即应,斥之即退,吸入心肺,就能流淌于五脏六腑,可以去除痼疾,净化杂念,使灵台一遍清静。随着心灵的空静,灵知变得越来越清晰。

    在藏神洞中,一朵祥云缓缓升起,云中有两个道人,一个峨带玉冠,身材高挑,背上一柄长剑,穗丝随风飘舞。一个略显微胖,满面微笑,形似弥勒,一双醉眼,犹自迷离。